走在麟游县,满目苍翠。作为关中北部重要生态屏障,这里也是我省首批入选省级“低碳近零碳”试点县。新能源充电桩、转动的叶轮、山坡上的光伏板……绿意铺陈在大地上、蕴藏于细节中,超高“含绿量”令人印象深刻。
一直以来,麟游县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视为重中之重,确立了“山水绿城、产业新城”目标定位,持续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两个国家级“金字招牌”,编制印发了《麟游县低碳近零碳试点建设方案(2023—2025年)》。深耕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道路,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集群聚合,成功培育七大绿色产业集群,并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优势,有效促进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拓展发展新优势。
从工厂到乡村,从生产到生活,如今的麟游,正用实干开辟“点绿成金”的“双碳”逐梦之路,成为以“绿”为底、向“绿”而行的生动实践地。
麟游县城全景
揽“风”借“光”激活绿色引擎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将厚植生态底色、优化能源布局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是麟游建设低碳近零碳试点赋予能源工作的重大使命。麟游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一条清洁能源多元发展的“麟游路径”,为构建低碳、环保、高效的能源体系树立了典范。
在已建设的国源安华麟游常丰镇50MW风电项目、大唐麟游贾王塬33.5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麟游县2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的基础上,积极谋划麟游县“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主,推进中广核新能源麟游县1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徐矿麟游10万千瓦农光互补项目、麟游县10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等落地建设,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373万吨。
随着全球能源正加速向低碳、零碳方向演进,风电、太阳能逐步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能源,新能源产业已成为产业升级竞争高地和发展新增长点。
超低排放企业—陕西能源麟北发电有限公司
现如今,麟游抢抓风口,将促进储能产业高质量跃升发展作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加快新型储能项目部署,推进电源侧新型储能建设,鼓励新能源企业根据自身运行需要,合理配建新型储能或通过共享模式配置新型储能,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消纳利用水平、容量支撑能力以及涉网安全性能,全力打造链条完整、配套齐全的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中央、省上政策和麟游能源特点与需求,开展“风光火储”多能互补能源体系建设研究,从新能源特性、受端系统消纳空间等方面,研究论证增加储能设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现有煤电项目,优先通过灵活性改造提升调节能力,努力扩大就近打捆新能源电力规模。
改造升级注入发展新活力
“双碳”和能耗“双控”背景下,如何答好绿色低碳发展这道题?
一直以来,麟游坚持源头发力,锚定产业优化升级关键抓手,深刻把握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历史机遇,以“绿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依托“麟北煤田”资源优势,建成两亭循环经济科技工业园区,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落地建设“陕昆缆”麟游研发生产基地等产业化大项目,打造先进制造、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高地。
麟游全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传统支柱产业绿色化转型、生态化升级,实现低碳近零碳排放。积极推进煤矿智慧指挥系统提升改造,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力争年原煤产量突破1900万吨,启动丈八煤矿开发项目建设。积极申报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引进煤炭精深加工企业,促进煤炭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积极招引煤炭精深加工、煤矸石综合利用、煤炭储备物流基地建设等项目,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以煤矿智能化升级改造为示范,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第一产业,农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积极构建循环发展体系,更多的创新实践在麟游掀起波澜。
2023年,全省首个光伏节能绿色养殖项目在麟游县紫石崖村落户,项目采用“光伏发电+生态养殖”的模式建设,建成后实现“棚上发电、棚下养殖”高效共享,社区光伏电站预计年发电量7.2万千瓦时,可满足养殖场的日常用电,余电可以即时入网产生收益。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0吨,每年节约标准煤约30吨,可实现屋顶资源利用最大化,产生经济效益,降低用电成本,实现绿色发展。
生态农业——中蜂养殖
不断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麟游以畜禽规模养殖场为重点,通过引进或培育优良畜禽品种、优化饲料配方、推广节能养殖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进种养结合构建低碳畜禽养殖模式。实施畜禽养殖取暖设施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提升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养殖取暖中的应用。通过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支持,让规模化养殖向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降低畜禽养殖全过程碳排放。
数智赋能培育发展“绿”动能
2023年10月31日正式投入运行的智慧低碳县域综合能源管控中心,是集软硬件管控于一体,并配备了先进的分布式光伏供电系统,运用“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营模式,配套光储充电等设备设施。该中心可实现对重点用能单位、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公共设施等用能场景一站式综合用能管理,同时为政府提供便捷的能耗数据查询,助力宏观节能管理。利用智慧监管系统,实时掌握并分析能耗数据,为“双碳”目标和节能指标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深入挖掘并整合企业用能数据,构建完善的能源数据平台,为碳交易、绿电交易等市场活动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麟游光伏生态基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夯实绿色发展的硬核支撑。近年来,秦创原(宝鸡麟游)创新促进中心积极开展新材料、新装备、可再生能源、低碳零碳负碳等研究,开展煤电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以及规模化应用研究。积极引导企业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开展本领域提质增效、节能降碳技术研发,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在农业节水灌溉、精准施肥和碳排放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助力低碳农业发展。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麟游能源工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开展研究与技术攻关,重点开展煤矿智能开采、煤矿开采瓦斯智能收集与利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工业固废循环利用、储能技术等。吸引在能源工业领域具有前沿研究成果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麟游开展试验验证和技术推广,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此外,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发展“五个一”推进计划,即打造一个产业研发团队、聚集一批高端人才队伍、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落实一个专项扶持政策。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绿色低碳绘出城乡发展“新蓝图”
今年以来,麟游县把清洁取暖作为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和推进农村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在宝鸡市率先实施农村分布式光暖项目,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和居民取暖条件,有效解决冬季大气污染等问题。
由中国西电集团在招贤镇招贤村堡子搬迁点实施的分布式光暖项目,是宝鸡市首个分布式光暖项目试点。该项目通过“屋顶分布式光伏+热风机”的形式,为当地80户群众安装635瓦光伏板1156块,并免费为每户安装1.5匹和2匹空气源热风机各一套。并网发电后,该项目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90万千瓦时,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24吨,节约燃烧标准煤317吨左右。
新的取暖方式让群众实现了清洁、安全、温暖过冬,村民们最关心的费用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
近年来,麟游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加快培育县域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倡导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出绿色城乡建设的“麟游样本”。
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麟游对城乡生态环境,加强了保护和修复。实施供暖、污水防治、老旧小区改造等一系列重点项目,铺设供暖管网2.82万米,建设换热站9处,铺设污水管网6800米,更换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增设垃圾分类和充电桩等设施。积极开展城区和村落的绿化工作,绿化城区裸露地1.95万平方米,更新绿化苗木3500株,绿化村落200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1.2万株,栽植国槐等苗木2.5万余棵。同时,麟游致力于打造低碳宜居新村镇,围绕清洁能源利用、污染防治设施完善、绿化美化等方面开展建设,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
交通运输领域是碳排放“大户”,近年来,麟游不断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交通领域低碳发展,努力让交通运输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低碳发展效能。
8月6日,麟游县重卡换电项目正式建成投用,该项目是宝鸡市首座建成投用的重卡换电项目,智能化程度高,且绿色环保,机器人更换车辆电池仅需5分钟,每辆车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4万升,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0吨,有效推进区域交通用能低碳化。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保障,充电基础设施一头连接着民生,一头连接着产业,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中心镇公共充电桩100%覆盖。
绿色建筑是在全生命周期保持低能耗且实现环境友好的建筑,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麟游以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行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加快绿色建材规模应用与循环利用,逐步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聚焦节能降碳,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同时,麟游持续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加快推进城镇、乡村建筑屋顶光伏项目,逐步提高了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等电气化普及率。
规范的设计推动建筑变“绿”,实现建筑节能,加快建筑业绿色建筑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走进”了居民的生活,助力节能降碳的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减污降碳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节约资源、降碳减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麟游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持续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不断释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带来的“生态红利”。
实施节能降碳工程,严控煤炭消耗,实现规上工业非电力煤炭“零增量”。加强3家省级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与管理。推进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协同,完善城乡污染防治设施,实施多项治理项目。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严防散煤复燃。依据相关方案,已对15150户煤改电农户提供采暖季补助,共计909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实施麟游县集中供热锅炉节能项目,建成7台燃气锅炉及配套设施,规划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实现清洁供暖,采暖季全县预计可减少燃煤使用2.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200余吨。值得一提的是,麟游县2023年空气质量位居关中地区前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稳定在331天。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在治水方面,建成两亭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加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水平,加快铺设再生水利用管网,提高工业再生水利用率,积极推进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集成示范,全县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2%,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实行一村一方案,以户为点,以村为面,以河道水系和道路为轴线,采取“拆、清、绿、建、管”等方式,在空闲地段、道路两旁栽植树木、花卉,持续绿化美化乡村人居环境。
在治废方面,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持续深入推进固体废弃物治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加快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开展生活垃圾、废弃油脂能源化利用,推动退役风电机组及叶片、光伏组件、动力电池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以资源化利用为方向,加快推进煤矸石烧结制砖、粉煤灰制砖、粉煤灰制陶粒等一批以煤电工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为主的重点示范项目。
随着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不断深入,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正在麟游大地徐徐展开,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麟游已初显峥嵘,正蓄势待发准备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下一步,麟游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深化陕西省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绿色动能。(宝鸡市生态环境局麟游分局供稿/图)